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是什么意思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意思是宁可做玉器被打碎,不愿做陶器完整保全 。比喻宁愿为正义事业牺牲,不愿丧失气节,苟且偷生 。出自唐·李百药《北齐书·元景安传》:“大丈夫宁可玉碎,不为瓦全 。”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是什么意思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意思是宁可做玉器被打碎,不愿做陶器完整保全 。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拼音:nìng wéi yù suì,bù wéi wǎquán,“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原义是宁愿做高贵的玉器而破碎,也不愿做低贱的瓦器得以保全 。比喻宁为正义事业而牺牲,也不苟且偷生 。该成语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也作状语;含褒义 。
出处:它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 。该成语最早出自于《北齐书-元景安传》 。
景皓曰:“岂得弃本宗,逐他姓?大丈夫宁可玉碎,不为瓦全 。”(唐-李百药《北齐书·元景安传》)
造句:咱们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能突围就突围,万一出不去,就跟他们拼到底吧 。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意思是什么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原义是宁愿做高贵的玉器而破碎,也不愿做低贱的瓦器得以保全 。比喻宁为正义事业而牺牲,也不苟且偷生 。该成语最早出自于《北齐书·元景安传》:“岂得弃本宗,逐他姓?大丈夫宁可玉碎,不为瓦全 。”
用法:该成语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也作状语;含褒义 。
示例:
1、清·吴楚材、吴调候等编选《古文观止·袁宏道(徐文长传)》:“深入寸余,竟不得死 。”清·吴楚材等注:“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可伤可痛!”
2、近代·章炳麟《为〈民报〉封禁事移让日本内务大臣平田东助书》:“本编辑人兼发行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
3、现代·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二章:“咱们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能突围就突围,万一出不去,就跟他们拼到底吧 。”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是什么意思?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原义是宁愿做高贵的玉器而破碎,也不愿做低贱的瓦器得以保全 。比喻宁为正义事业而牺牲,也不苟且偷生 。该成语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也作状语;含褒义 。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最早出自于唐·李百药《北齐书·元景安传》:“景皓曰:‘岂得弃本宗,逐他姓?大丈夫宁可玉碎,不为瓦全 。’”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是什么意思】意思是景皓说:“我们怎么可以为了保住性命,就抛弃自己的姓而改姓别人的姓呢?大丈夫宁可做玉器被打碎,也不能够为了保全自身而去做瓦器!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故事
公元550年,北朝的东魏大将军高洋逼迫东魏孝静帝元善见退位,随后自己登基建立了北齐王朝 。次年他又杀死了孝静帝和他的三个儿子 。
有一年,出现了日食的现象,高洋觉得这是不祥之兆,心里很害怕 。原来,在古时候,人们对一些比较异常的自然现象是非常重视的 。如果发生了日食、地震之类的事情,人们就会认为是不吉利的征兆,会采取一些措施去挽救 。于是,高洋就去问一位亲信 。
因为高洋的皇位是从东魏元善见手上抢来的,所以高洋一直就没有安心过,他害怕别人又从自己手上把皇位夺走 。他问那位亲信:“以前王莽夺取了汉朝的天下,为什么后来光武帝刘秀又能把天下夺回去?”
那位亲信知道高洋的心思,就说:“这是因为王莽夺取了汉朝的天下以后,没有把刘氏宗室杀光 。要是他当时把刘氏宗室斩尽杀绝了,后面就没有刘秀了 。”于是,高洋就把元氏宗室近亲四十多家、七百多口全部杀死了 。
消息传出来以后,剩下的元氏远房宗族都非常害怕,他们立刻聚集在一起商量自救的办法 。有个叫元景安的县令想了个主意,他说:“我们现在要想保住性命,恐怕就不能再姓元了 。我们应该请求皇上,让他赐我们改姓高 。”
元景安有个堂兄,名叫元景皓,是个很有骨气的人 。他坚决反对改姓,他说:“我们怎么可以为了保住性命,就抛弃自己的姓而改姓别人的姓呢?这不是连祖宗都不要了吗?大丈夫宁可做玉器被打碎,也不能够为了保全自身而去做瓦器!我宁愿保持气节而死,也绝不愿意为了活命而忍受改姓的屈辱!”第二天,元景安把堂弟的这番话告诉了高洋,高洋立即将元景皓斩首 。但高洋也于三个月后病死 。十八年后,北齐宣告灭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