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有戏剧、音乐、文字、舞蹈 。藏戏包含多个各具特色的流派剧种,为一个庞大的鼓舞剧系统 。藏戏起源于公元八世纪的白面具跳绳仪式,在十四、十五世纪时逐渐成熟,之后流传到了青海、四川、云南、印度、甘肃、不丹等藏族聚集的地区 。
藏戏的形式?
一、“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藏戏是藏族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文化内容,在藏语中被称为"阿吉拉姆",在中国的西藏、四川、青海、云南等藏族集中的地区非常流行 。这种艺术形式,在表现手法和内容上,都有很强的藏传佛教色彩 。
藏戏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剧种系统,由于青藏高原各地自然条件、生活习俗、文化传统、方言语音的不同,它拥有众多的艺术品种和流派 。西藏藏戏是藏戏艺术的母体,它通过来西藏宗寺深造的僧侣和朝圣的群众远播青海、甘肃、四川、云南四省的藏语地区,形成青海的黄南藏戏、甘肃的甘南藏戏、四川的色达藏戏等分支 。印度、不丹、锡金等国的藏族聚居地也有藏戏流传 。
2009年9月30日,在阿联酋阿布扎比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议并批准藏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二、溯源
藏戏是以民间歌舞形式,表现故事内容的综合性表演艺术 。据说,在十五世纪时,噶举教派僧人唐东杰布立志在雪域各条江河建造桥梁,为众生谋利 。他煞费苦心,募筹造桥经费,虽然三年多的努力,尚未成功 。后来,他发现虔诚信徒中有生得俊俏聪明、能歌善舞的七姊妹,便召来组成戏班子,以佛教故事为内容,自编自导成具有简单故事情节的歌舞剧,到各地演出,以化导大众、募集经费 。这就是藏戏的雏形 。
为此,人们把唐东杰布视为藏戏的祖师,又因藏戏最初由美貌出众的、仙女般的七姊妹演出,人们又把藏戏叫做"阿吉拉姆" 。"阿吉",藏语意为大姐或女性,"拉姆",意为仙女 。当然,经过很多民间艺人的加工、充实、丰富和提高,藏戏早已不是最初的模样了 。17世纪时,从寺院宗教仪式中分离出来,逐渐形成以唱为主,唱、诵、舞、表、白、技等基本程式相结合的生活化的表演 。
藏戏原系广场剧,只有一鼓一钹伴奏,别无其他乐器 。西藏和平解放以后,自治区政府在原觉木隆藏戏班的基础上组建了西藏自治区藏剧团,担负起传承和发展藏戏的任务,先后整理演出了一些《朗萨雯蚌》、《文成公主》、《诺桑王子》等传统戏,同时还创作演出了一些现代题材剧目,剧团在保持藏戏原有的广场艺术特色的基础上,进行了剧场舞台艺术方面的实践,使藏戏由广场走上舞台,有了灯光、布景和化装,还开始使用管弦乐伴奏 。
藏戏的表现形式是
藏戏是以歌舞说唱为主要表现形式 。藏戏是藏族戏剧的泛称,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剧种系统,
由于青藏高原各地自然条件、生活习俗、文化传统、方言语音的不同,它拥有众多的艺术品种和流派 。
藏戏大约起源于距今600多年以前,比被誉为国粹的京剧还早多年,被誉为藏文化的“活化石” 。西藏藏戏是藏戏艺术的母体,它通过来卫藏宗寺深造的僧侣和朝圣的群众远播青海、甘肃、四川、云南四省的藏语地区,后形成了青海的黄南藏戏、甘肃的甘南藏戏、四川的色达藏戏等分支,印度、不丹等国的藏族聚居地也有藏戏流传 。
藏戏的来历
十四世纪,噶举派高僧唐东杰布在云游途中于1430年主持营建了据说是西藏的第一座铁索桥 。
在建桥过程中,他发现民工中有七个能歌善舞的姐妹,遂在白面具戏基础上,吸收佛经传说和民间传说故事中带有戏剧因素的内容编排表演节目、设计唱腔动作和鼓钹伴奏,指导七姐妹演出,借以宣传宗教,为行善修桥募集资金 。
七姐妹天生丽质、舞姿轻盈、歌声优美动听,观者以为仙女下凡,赞其为“阿吉拉姆”,所以藏戏又被称作“阿吉拉姆”,亦由此而得名 。
藏戏的表现形式?
藏戏的表现形式?
附图
参考,
藏戏起源于8世纪藏族的宗教艺术 。17世纪时,从寺院宗教仪式中分离出来,逐渐形成以唱为主,唱、诵、舞、表、白和技等基本程式相结合的生活化的表演 。
藏戏的
演出形式,
藏戏的演出分为三个部分:开场仪式戏“阿若娃”、正戏“雄”和吉祥收尾仪式“扎西” 。开场仪式又称“温巴顿”或“甲鲁温巴”,其内容主要是净场祭祀,祈神驱邪,祈求祝福,并介绍剧情 。出场人物一般有:甲鲁二人,温巴七人、拉姆七人 。传说这三种人物是根据《曲结洛桑》剧中人物演变而来 。甲鲁是王子,温巴是渔夫或猎人,拉姆是仙女 。表演时先是温巴戴着面具又唱又跳,然后甲鲁领着一群仙女出场歌舞,借以介绍演员,讲解正戏的剧情,招揽观众 。“雄”是正戏,先由“温巴格更”(即戏师)用快板韵白介绍故事情节、地点、环境、人物造型、唱词等,然后人物上场 。演出时间长则三天三夜,甚至六七天;短则二三小时,皆由戏师控制决定 。
其表演形式为:全体演员,不论是否扮演剧中角色,全部出场,围成半圈,轮到自己表演时,即出列表演,其余时间参加伴唱和伴舞 。其基本演出格式是:先由戏师介绍一段剧情,然后由一个角色出来演唱一段,然后所有演员共同起舞或表演技巧,依此循环 。其演出不分幕和场次,剧情讲解者和伴唱伴舞实际上起着分幕的作用 。
唱(朗达);
舞(晓卓);
韵(雄谢巴);
白(给卡);
表(朗菊);
技(吕则);
【藏戏的形式】谐 。